胡服骑射的真正核心是什么?
一、赵国的军事变革
赵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改革堪称最为迅速且有效。仅通过更换服饰,赵国便迅速跻身军事强国之列。战国时期的战争,相较于春秋时期,无论在战争的规模还是强度上都有了全面的提升。春秋时期,各国多遵循周礼,战事多为争夺霸权,示弱即可,并不追求彻底消灭对手;然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完全不同,它是一种生死相搏的残酷战争,主要以吞并、消灭对手为目的,其战争哲学和意图达到了极致。
金文“赵”
赵国西部有秦国,东部有齐国,南临韩、魏,北有燕国、娄烦,腹部还有中山国,是实实在在的四战之地。在周边国家中,魏和韩自三家分晋后长期图谋吞并赵国,其野心不加隐瞒,路人皆知。中山国历来受魏和韩挑唆利用,其本身也有发展壮大之心,与赵常年摩擦。娄烦燕国也不是省油的灯,秦国雄心万丈,此时正是专注发展。在这种四面受敌的情况下,赵国连年战争,农业严重受影响,经济发展不乐观。
赵肃侯死后,魏国打算联合楚、秦、齐、燕,以会葬之名瓜分了赵国。那是赵国处境最凶险的一次。天纵英才赵武灵王彼时才十五岁,但已显示出极其坚韧的意志和超高的政治智慧。在他的安排下,赵国平稳度过危机。赵国人同仇敌忾,自此下定决心,着手改革。
在这种非存即亡、随时性命攸关的环境下,各种政要的首要任务是强大军事。战国七雄先后推行变法,其中有成功的,也有失败的,战争能力差距逐渐拉开。秦等强国如虎如狼,其心迹四野皆知,感觉到危险的赵魏等,也在想应对之策。赵武灵王于与臣子们讨论了五天,拿出了一个简捷有效的改革方案。他们决定从服装开始着手,推行军事改革。
这项改革历来史学家们用九个字概括总结:易胡服,改兵制,习骑射。其核心是破除旧俗,向胡人学习,将军队中宽袖长衣的军装改为衣短袖窄的装备,上半身为窄袖短衣,下半身为长裤皮靴,风格类似于今天的运动紧身服,这种装备适合马上动作,胡服其实就是骑射的前奏。
二、变革的阻力与实施
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老牌贵族的抵触。他们以“胡服骑射之后‘恐天下笑之’”为由来阻挠改革,大肆煽动民间舆论,称若一意孤行将失去民心。这种说法对于一个刚上位的孩子来说,影响是巨大的。毕竟中原文化是敌视胡人的在线全职美工,学习胡人的穿着打份,必然引起一波反弹。但肥义帮助赵武灵王立解决了这个问题。得到支持、吃下定心丸的赵武灵王将大臣聚集到邯郸,立枕木于前,箭穿枕木,放下话说:“谁反对变法,我就用箭射穿他的胸膛。”
赵武灵王出台这项改革措施,绝不是灵光一闪迸发的智慧火花,这是他多年观察总结的结果。在《在金戈铁马中,寻找汉字的谜踪》一书中,我们介绍过春秋战国前后各国军事竞备情况,当时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标准是以战车为准,战车多则表示战力雄厚,相反,战车少意味着兵弱将寡。“千乘之国”、“万乘之国”是军事霸主的象征。各国之间的战事以战车为主,战车纵横驰骋,确实比步兵厉害不少。
赵国因与狄戎毗邻,双方之间经常发生摩擦,在多年交战中,赵武灵王观察发现,骑兵的威力可解决战车兵阵周转腾挪不便的缺点,在战车兵阵中,一匹马受伤,其余马都会倍受牵连,整车毁亡是大概率事件,并且马车在越障方也有天然不足,这些天然存在的漏洞让战车总避免不了意外事故的出现。而骑兵在移动上更便捷、更迅速,可轻松解决上述漏洞。同时相比与步兵兵阵,骑兵威力更大,速度更快,出于对敌狄戎的军事要求,也出于对战国军力形势的分析,赵武灵王才发起这次军事变革,打造出了成建制的专业骑兵部队。
这次改革颇有成效,推行胡服骑射之后,赵国犹如披上战神圣甲,开挂一般武力大涨,北击胡人,开拓千里领土,还灭掉了中山国,击败韩、魏、齐、秦等强国。赵武灵王向胡人学习的做法,在中华历史上极为难得,梁启超称之为“黄帝之后第一伟人”。
三、改革的影响与评价
在各国中,赵国最晚改革,却成效最明显,这只是因为赵的路径走得最正确吗?
路径正确当然是一方面,胡人短衣紧身服饰确实比宽袖长袍更有利于作战,外包美工但胡服不会是战斗力顶天升值的唯一原因,其更重要的是与换服同步的相关配套措施,即以改服装为基础的系列骑射训练举措。
在线美工赵武灵王增加骑兵这一兵种。对这一兵种的训练考核也是关键因素。骑兵训练中一项重要军事技能是骑射。箭作为远程攻击武器,在古代战争中的影响巨大。特别是箭阵的威力,往往会造成覆没性的打击效果,在一些战争电影中,有导演表现了箭阵万箭齐发的效果:箭矢如雨而至,士兵们无论是马上还是马下,都像果树上的果实遭遇冰雹一般,完全没了防御能力,只能任其摧残杀伤,死伤成片。马陵之战中,孙膑的箭阵致使魏武卒损失惨重,包括庞涓在内的诸多魏将都被射杀。因受狄戎影响,赵国在箭阵训练方面较其它国家都早,重视程度更高,李牧大破匈奴时,军就就有善射者十万人。这些还只是站立式箭阵。赵武灵王的骑射发展的是骑马施射的射手,骑兵施射,威力又大有不同。
赵有制造强弓劲弩技术的基础和先进的冶铁技术,在此基础上又充分吸纳胡人的优势,其开发出的骑射之术冠绝中原。骑射能力出众的射手对步兵的打击是降维式的,胡服骑射在次年就见到效果。
在此基础上,赵武灵王还推行刺激政策,重金招募陷阵士兵。李牧破匈奴期间,陷阵士兵近五万人,这些士兵被称为百金之士,即用高价找来的专业战士。这些雇佣兵包括一些骑射能力强大的楼烦士兵。在赵武灵王战胜楼烦后,学习了楼烦“致其兵”的策略,成立雇佣兵制,一批楼烦兵被编入特殊兵种,成为一支特别行动部队。
草书“赵”
关于雇佣兵,我们以张家口蔚县、宣化一带的考古为例。张家口蔚县、宣化一带在战国前期是诸胡文化遗存,而出土的文物显示这里曾有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并存的痕迹,赵国离地最近,这说明赵国在经济文化方面与胡文化已有融合。同时,以游牧文化为主的墓葬中留有大量中原钱币与器物,这与赵雇佣胡人骑兵的历史说法有重合之处。
历来,关于赵国雇佣胡骑兵的做法一直颇受争议,质疑者认为这是赵国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路线的表现之一。强大的骑射能力让赵国主动出击他国数十次,多次发动几十万人战阵的集团战争。这也是赵为人诟病的地方之一。
四、赵国的历史定位
赵能借胡服骑射迅速发展兵力,并不是一朝一夕取得的成效,它是有多年发展作为基础的。
胡服骑射之前,赵国的军事实力已然很强大。“当今之时,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,赵地方二千余里,带甲数十万,车千乘,骑万匹,粟支数年。秦之所害于天下者莫如赵。”这是苏秦对赵肃侯作的分析,在他看来,赵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其在晋国诸卿中脱颖而出的基础。
三国分晋后,赵历年与胡斗争,在长期的战斗中更是积累了经历,训练了队伍,赵的战斗核心竞争力在未改革之前比之其它国家也没有差太多。胡服骑射只是让赵国更上一层楼,让赵国在原有基础上更强更大更凌厉。
军备改革之后的赵国吞并中山、攻略燕地、开拓了赵的领土。虽后来遭遇了长平之战、邯郸保卫战,国力衰弱,但周边国家也不敢小觑赵国。有一段时期,赵连逢打击,燕王想借机伐赵,但燕国乐间劝阻说,“赵,其民皆习于兵,不可与战。”意思是赵国人从小训练,军事基础不能小看。燕王的轻敌,使其六十万大军遭大败,一路被逼回燕国首都。
后世对赵武灵王的诟病皆在于穷兵黩武,对外扩张,甚至说他在走古典军国主义的道路。但我们理解战国时各国的处境就能理解赵武灵王的行为,那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战争环境,提高军队战斗力是第一要务,不扩张就会被吞并,赵武灵王甚至有过吞并秦国的念头,实际上他也讨诸过实际行动,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成功,将一统天下的功绩留给了秦王嬴政,很难道清其中的对与错。
五、全民军备的双刃剑
全民军备虽帮助赵国度过几次危机,但其负面效应也是很明显的。国内政治经济都服务军事,改革走向极端化,留下的隐患太大。这种隐患在时间的检验中慢慢显现。我们依然拿秦王嬴政和赵武灵王来比较。长平之战中,赵和秦军力相当,但赵的农业和秦国相比相差太远,这个改革留下的漏洞,在战争中会几何放大。秦国的改革军政农务齐头并进,军事的经济一起发展,仅这一方面,就注定了秦最终胜出。
赵武灵王致力于推广胡服,这促进了民族融合,改变了中原人对胡人根深蒂固的歧视的状况,使赵国成为中原文化与胡人交流的窗口。这一改变是空前的,是革命性,影响华夏民族数千年。
六、评价与反思
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是战国时期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影响复杂而深远。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研究,我们可以共全面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多维性和复杂性,以及政策决策的深远影响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